探索眼科术式,为追逐光明不断前行
宣汉县人民医院眼科成功为超高度近视伴固定性斜视的患者实施手术
近日,宣汉县人民医院眼科团队成功为一位超高度近视伴固定性斜视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斜视矫正手术,不仅解决了患者长期的斜视问题,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视功能,为类似病例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据悉,患者陈阿姨,今年60岁,自幼患有高度近视,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度数飙升至1500度,厚重的眼镜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年前,陈阿姨发现自己的右眼黑眼球越来越往眼内下角“钻”,眼睛运动也受到了限制,不仅外在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看东西也出现了“重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术前9方位图 右眼内斜三棱镜检查+80Δ,双眼外转、上转受限,右眼较重,右眼外转不能达中线,左眼越过中线约2mm
陈阿姨曾前往多家医院寻求治疗,但均因手术难度大、效果不确定而被婉拒。在家人的帮助下,她最终来到了宣汉县人民医院眼科。经过眼科主任吴波及团队的详细检查和诊断,陈阿姨被诊断为:1.双眼固定性内下斜视;2.双眼超高度近视。针对此类患者,传统的斜视手术可能会采用到“内直肌减弱联合外直肌加强术”或“内直肌减弱联合外侧缘固定术”,但是,这两类术式无法很好改善甚至会加重眼球脱位问题,更重要的是会严重限制眼球运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了手术方案:右眼内直肌后退+外直肌上与上直肌颞侧半联结+鼻侧结膜后徙+结膜瓣移植术。二期行双眼白内障及左眼固定性斜视手术。
眼眶MRI提示:双眼内斜位,右眼重,外直肌下移,上直肌鼻侧移位
在吴波主任的带领下,眼科团队与麻醉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陈阿姨实施了手术。术后仅一天,陈阿姨的右眼角膜映光正位,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患者及家人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陈阿姨还将接受双眼白内障手术和左眼斜视术。
据了解,高度近视人群中约3%的患者会出现“固定性内下斜视”症状,其原因还是因为由于眼轴的过度拉长,Pulley悬带组织破裂,外直肌与上直肌稳定性受到破坏,出现外直肌向下移位,上直肌向鼻侧移位,导致肌肉圆锥在颞上象限出现较大的薄弱空间,进而扩张的眼球后部由肌肉圆锥的颞上象限“疝出”,出现固定性内下斜视。眼内直肌后退+外直肌上与上直肌颞侧半联结术式是当前国际上用于矫正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的先进手术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斜视矫正术在恢复此类患者眼部解剖异常方面的局限性,巧妙地将外直肌和上直肌进行连结,形成一个“肌肉弹弓”,将脱位的眼球推回至肌锥内。这一术式的引入和应用,标志着宣汉县人民医院眼科在斜视矫正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